作為萊蕪市隆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,去年他所在的羊里鎮玄王石村此時的姜價格才5毛多錢一斤,現在已經是3.5元一斤。盡管價格漲了600%-700%,但是姜農獲益不多。
原因是全村700多畝耕地,過去在2002-2005年高峰時可以拿出一半種植生姜,今年只有100畝不到。
“關鍵是去年價格太低,農民賠錢,所以不愿意種了。”9月12日,說起目前暴漲暴跌的生姜價格,他有話要說。
2013年8月份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(CPI)同比上漲2.6%。其中鮮菜價格上漲5.2%,影響CPI上漲約0.16個百分點。
不過作為做菜用的生姜價格漲得有些離譜。以批發為例,目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價格是4元一斤,比起去年的5毛多一斤,漲價幅度也在六七倍左右。
2009、2010年生姜價格一度出現暴漲,當時有“姜你軍”的說法,戲謔價格上漲之猛,如今也不遜色。
比如去年生姜(一般指存放1年的姜)在田地收購價格是5毛一斤,目前則漲到每斤3.5元左右。
而市場批發價格也跟著上升,引發最終消費價格上漲。比如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判斷,9月5日,生姜全國日均價同比上漲67.0%。
玄增福認為,實際生姜產地價上漲更快,去年收購是5毛一斤,今年是3.5元1斤,上漲600%以上。導致價格上漲加快,與生姜去年種植虧本有關。
除了病蟲害因素外,根據中國姜網的數據,面積減少,會使得價格預期上升。2012年全國生姜種植面積在310萬畝(今年上市),而2011年是430萬畝。此前2010年姜價格暴漲,與2009年種植面積只有不到200萬畝有關。
對此,中國姜網分析師葛方森指出,核心是要防止價格暴漲暴跌,目前姜價格大幅上升,與去年農民減少種植面積有關。國家應該做好價格預警工作,比如全國種植有多少畝等。
這種暴漲暴跌其實對各方都不利。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陳明均認為,國家需要建立農產品(6.420, -0.71, -9.96%)信息體系,指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。
“政府可以做的是,防止種植面積的波動,保持基本種植面積的基本穩定。提高抵御抗自然災害能力。”他說。
而要做好農產品信息體系建設與發布,關鍵是要建立好信息點。而農產品非常分散,品種多,種植分散,生長期短,統計數據需要快速反應,統計數據難度大,這些都是未來的挑戰。